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“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”。黨的二十大報告將科普作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舉措,強調“培育創新文化,弘揚科學家精神,涵養優良學風,營造創新氛圍”“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,提高公共服務水平”“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”。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加強新時期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。為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”的重要講話精神,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左成光發表理論文章《加大科技普及力度》進行闡釋,并刊登在貴州日報理論版,原文如圖。

圖片來源:http://szb.gzrbs.com.cn/pc/cont/202308/16/content_101462.html
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科普工作”的重要指示精神是開展科普工作的根本遵循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科技創新、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,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。這是新時代開展科普工作的根本遵循,應補齊長期以來科普工作的短板,努力提高我省公民科學素質,為實現我省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基礎。
構建科普工作新生態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重要保障。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》明確提出要構建社會化協同、數字化傳播、規范化建設、國際化合作的新時代科普生態??破找蚱渲饕獌热萆婕捌占翱茖W技術知識、弘揚科學精神、傳播科學思想、倡導科學方法等方法,需要構建政府主導、各行業為主體的全力協同機制,才能保障科普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,因數字媒體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、形式多樣等特點,數字媒體越來越成為公眾獲取科普資源的重要媒介;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報告顯示,74%的公民通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,網絡已成為科普的主流陣地,因此,在新時代數字化傳播科普內容已成為科普的重要手段。由于科普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活動,科普資源的建設需要規范化建設,才能保障科普事業的健康發展??破召Y源的規范化建設,是保證科普內容科學性、傳播途徑通暢性、受眾精準性的內在要求??茖W無國界,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,開展科普工作的國際合作是繁榮科技活動應有之義。
重點提升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質是一項基礎性工程。青少年、農民、產業工人、老年人、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五大人群是科學素質提升五大行動的重點人群,對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質提升顯得更尤為迫切??梢酝ㄟ^“小手牽大手”的方式由青少年向家人進行科普,從而整體提升民族地區公民的科學素質。
【責任編輯】一審:劉坤澤
二審:賀電
三審:許曉璐